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加工专用萝卜生产的产地环境条件、栽培管理技术、采收及采收后处理等技术。本标准适用于四川省加工泡菜专用萝卜的生产。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。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,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。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,其最新版本(包括所有的修改单)适用于本文件。 GB /8079 蔬菜种子 萝卜类 GB /T8321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DB 51/335 无公害农产品标准 DB 51/336 无公害农产品(种植业)产地环境条件 DB 51/337 无公害农产品的农药使用准则 DB 51/338 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用肥使用准则 DB 51/T339 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技术规程 蔬菜 3 产地环境条件 应符合DB 51/336和DB 51/T339的要求。选择土壤耕层深厚、PH6.5-7.5,土壤以砂壤土为宜,土壤肥力中等偏上。应与十字花科实行2年-3年的轮作。提倡水旱轮作。 4 栽培管理技术 4.1 品种选择 根据加工目的不同,选用抗病、优质丰产、抗逆性强、适应性广、商品性好的品种。平坝区宜选用冬性较弱的品种,高山区宜选用冬性较强的品种,种子质量应符合DB /8079的要求。 4.2 栽培季节 加工萝卜以秋冬萝卜生产为主,平坝区一般在9月10日-9月30日播种, 12月中下旬收获,春萝卜1月-2月播种,地膜覆盖栽培,3月-4月收获。 4.3 整地与施肥 4.3.1整地 深耕土壤,髙厢栽培,一般宽1.5m-3.0m(包沟)。若土壤ph低于6.5,在播种前5d-7d,每667m2用生石灰100kg-1020kg,或者使用其它石灰性物质,全层施用。 4.3.2 基肥 施用肥料应符合DB 51/338的规定。每667m2用腐熟的人粪尿1500kg-2000kg,同时施入N-P-K(总含量25%)复合肥40Kg,其中基肥(纯氮)用量占总施肥量的70%。根据土壤情况适量补充钙、镁、硼肥等中、微量元素肥料。提倡测土配方施肥。 4.4 播种 4.4.1播种方式与密度 萝卜宜穴播,应根据品种特性合理密植。行距40cm-45cm,株距30cm-33cm,毎穴播种3粒-4粒,盖土1cm-1.5cm。秋冬萝卜播种后加盖一层稻草或遮阳网防暴雨,出苗后及时移去。 4.4.2播种量 每667m2的用种量0.5kg-0.6kg。播种前可适当晾晒,提倡使用包衣种子。 4.5 田间管理 4.5.1间苗定苗 应掌握“早间苗、分次间苗、晚定苗”的原则。一般在2片-3片真叶时间苗,4片-5片真叶时间第二次苗,6片-7片真叶时定苗,毎穴保留一株生长健壮的苗。 4.5.2 中耕除草 前期结合定苗进行除草,以后根据具体情况及时中耕除草,中耕宜浅。若遇下雨造成土壤板结,应及时进行中耕,保持土壤通气良好。 4.5.3 水分管理 播种时要供水充足,保证出苗整齐。幼苗至破肚期应少浇水。生长前期如遇连续降雨,应及时排水。叶片旺盛生长期,适量浇水。肉质根生长盛期,防止忽干忽湿。肉质根膨大期不能缺水,田间应保持湿润。 4.5.4 追肥 追肥以速效氮肥为主,用量为总施肥量的30%。苗期每667 m2追施尿素5Kg。肉质根膨大期重施追肥,每667m2追施尿素10Kg-15Kg,硫酸钾5kg。施肥方式采用穴施。采收前10d不再施用氮肥。 4.6 病虫害防治 4.6.1 农业防治 选用抗(耐)病的优良品种,合理布局,实行轮作倒茬,清洁田园,采用土壤消毒,深翻炕土,加强田间肥水管理。 4.6.2 物理防治 可采用银灰膜避蚜或黄板(柱)诱杀蚜虫和频振灯诱杀害虫。 4.6.3 生物防治 保护利用天敌,利用生物农药防治病虫害。 4.6.4 化学防治 加强病虫害的预测预报,及时掌握病虫害发生规律和动态,有针对地适时用药。选用高效低残留低毒的农药。使用农药必须符合GB /T8321和DB 51/337的规定。 主要病虫害与部分推荐农药品种见附录A。 5 采收及采后处理 5.1 及时采收 根据加工萝卜的要求,一般以肉质根充分膨大后为采收适期。分批采收,拔大留小,确保品质,采收过程中的农具应清洁卫生,无污染。 5.2 采后处理 萝卜收获后及时清理分级,及时送至加工目的地。清洗肉质根用水应符合DB 51/336的要求。产品应符合DB 51/335的要求。 5.3 清洁田园 清理病残叶、杂草和农膜,集中做无害化处理。 加工专用萝卜生产技术规程 |